第(2/3)页 分析到这,似乎已经接近了强迫的病根——人格偏离。人格偏离不外乎两种:男孩偏向母亲,女孩偏向父亲。 但即便全面了解了“人格偏离”,还远远不够。 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答——人格为何会无缘无故偏向于母亲,背离父亲? 就像惯性定律一样,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,静止的保持静止,运动地保持运动。 人的心理也应如此。没有外力的推动作用,人格是不会无缘无故失衡的。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一部分人一辈子都健康,而另一部分人随便受到暗示就会诱发心理疾病。 因为有部分人没有经历外力的推动作用,保持着心理的健康惯性。 外力是偶然的,并非每个人都会经历同一外力事件。 所以,经历过偶然外力推动的,人格就可能失衡,而不再延续健康的心理轨道。 “外力问题”将作为第三阶段的分析内容。 现在只能用目录性的简要方式,来描绘我对心理疾病形成过程和成因的大致理解——症状→暗示→退行满足→人格偏离→待解…… 在详细阐述心理疾病所有形成过程之前,再举几个例子,以便证明强迫病因的共同本质。 有一位温驯谦和的男子L,他的强迫症状表现为“强迫攻击思维”。 越是他喜欢的人,他越有这种攻击倾向。 这令他十分痛苦自责,强烈地抵制这些攻击思维。 不难想像,一个温柔善良的人竟产生这种莫名的罪恶思维,会是多么的不安。 但是,正如强迫症的特点,越是抵制,越是强烈。强行不去抵制,强大的罪恶感令他痛苦不堪。 这种罪恶感是持久的,并不会因为强迫症状的暂时消失而消除。 根据心理分析理论,任何冲动都是有原因和理由的。 但是,从表面上看,这种对所爱的人的攻击毫无源由。 “顺其自然”的理论也不能合理地解释。 如果说,人人都有一些怪异的思维,这并不足为奇,对正常人的生活也没什么影响。 这显然是牵强的。 诚然,普通人确实都有过怪异思维,但是他们总是用一种无意识的玩笑或轻快流露出来。 强迫患者却无法做到这样。因为那种怪异思维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强烈和清晰。 他们失去的正是那份无意识的流露。 这个不能简单地用模仿来做到。 还是要进入具体的分析。 由前述可知,患者的强迫思维一定与他的愿望密切相关。所以,不妨来推断一下“强迫攻击”背后的愿望。 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,往往会压制很多无理的本能冲动。 内心的本能愿望自然也无法显现出来。 所以,精神分析主张“自由联想”。让患者处于意识放松的状态,潜意识的本能愿望就会显现出来。 果然,当他渐入朦胧时,几个七零八落的词组突然从他口中跳出: 警察、抓人、法官、审判。 这是什么意思呢? 一般人看来,这几个词组与他的症状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。 稍微细致的人,也许会看出些许端倪。 难道说,他的愿望是攻击别人,然后警察抓住他,再由法官审判? 这样一来,攻击思维和零散的词组就可以用逻辑关系串联在一起了。 但是再进一步想,又站不住脚。 因为人的本能是求乐的。谁会以被判刑为乐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