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身心牵动-《深层心理学》
第(2/3)页
如果大家了解了前面“自然生长”那一章节的内容。
应该要得出一个结论:他对周围的人感觉不在乎了,不是那个意外事故导致的非常态现象;
而是他在遥远过去的最正常最自然的人格。
只是在正常人格和病态人格之间有一个转换点。
这个转折点就是——他和母亲在面对死亡危胁时,他的本能意外受压制,导致他的人格过多地转移到了外界,变得对外界的人太过在乎和关注。
而忽视了最原始、最正常的和母亲的感情连结。
在母子连结最紧密的时候,他对外界的看法就是朦胧好奇的,不太在乎的。
而且保持着一种勇往直前的探索心理。
而他的人格变成病态之后,原本的正常心理就已变味了。
而变得过份条件化、妥协化。
好像他平时的平静和安全都是外界施舍给他的一样。
必须无比珍惜。
所以,当他的身体,或者母亲的身体受到病痛危胁的时候,他会异常恐惧,甚至就在那一瞬间崩溃。
因为他感觉平时的平静和安全在一瞬间崩溃了。
而正是因为他在潜意识中认为这些平静和安全是外界施舍给他的,所以遇到一定的条件,就可能会全部崩塌。
而不是认为这种宁静和安全是与生俱来,任何人和事都无法剥夺的。
他或者母亲受到身体上的生命威胁,其实就是在提醒他:正是因为外界的介入,才破坏了他和母亲一体化的安全感;而不是外界施舍给他的安全感。
他的真正快乐是在母亲受到生命危胁之前的,而不是之后的。
之后的都是一种妥协的快乐。
如果他回忆不到这种本源的快乐。
沉溺在妥协的快乐中,又为妥协所苦。
就只有通过“死亡强迫”印象来提醒他了。
因为人最大的勇气,只有在保护母亲时才能够最自然地、最大地激发出来。
而无需外界任何的渲染和激励。
所以,强迫和抑郁患者头脑中的死亡印象,都是合理出现的。
甚至于癔症者由心理引发身体的一系列症状,也是合理的。
而不应该把这些症状当成“怪物”来看。
因为这些只不过是在提醒患者,到底什么才是他最重要的?
是受之父母和身体最重要?还是形形色色的各种教诲和知识更重要?
比如说:抑郁者头脑中的死亡印象,其实就是在遥远过去母亲所受的死亡危胁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