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零四章 仓里有粮心里不慌-《混在大明搞社团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说的是不久前常州的台风。

    台风在苏南登6,然后在各地横扫而过,遭灾最狠的是靖江和江阴等地,这种事情江浙年年有,但北方来的九千岁还是第一次见识,话说台风过境的威力,对于他来说未免过于震撼了。不过作为最早的民兵区,这一带防灾救灾能力也让他震撼,那些带着民兵顶着狂风暴雨四处抢险的地方官更让他刮目相看,这些在他看来无比廉洁,而且为老百姓甘于舍生冒死的地方官简直就是奇迹。

    “您回去告诉陛下,终有一天他会知道,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陛下的江山。

    最多到后年。

    他就会知道我才是对的。

    至于您,回去以后最好的办法还是继续推广地瓜,这个东西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,但它真能帮着咱们撑过天灾,也不是说都种,至少让每家每户都种一点备荒。这个又不占那些良田,原本就不过收三四斗的薄田尽量种地瓜就是了,就算士绅不想种,大不了朝廷用地瓜折一部分田赋,或者干脆由陛下下旨,在大明范围內禁除了地瓜和高粱以外的酒。

    尤其是米酒。

    我这边接下来会下禁酒令。

    除了高粱酒和地瓜酒,其他所有粮食酒全部禁绝。

    您在北方可以收地瓜和高粱酿酒然后向这边卖,我会给这些酒免税,也算是给您的一点礼物了。”

    杨信说道。

    米酒禁令已经准备出。

    不过肯定会遭到地方官员的故意破坏,哪怕这个禁令是他出,江浙喝米酒的习惯是改不掉的,现代都改不掉何况这时候,不过有禁令再加上一定的查禁力度,总会让米酒的数量下降,尤其是公开场合,肯定不会有太多喝的了。

    过去米酒消耗就是士绅,那时候他们有的是粮食,一年能喝掉几百万石。

    但现在士绅哪有粮食喝。

    最多都在市场上买酒,只要通过严禁米酒,让米酒成本维持在始终高价位,同时用低价地瓜酒和高粱酒在市场上冲量,终究还是会逐步让一部分喝低端酒的习惯高粱酒和地瓜酒。大不了杨都督亲自带头,然后逼着那些手下官员也喝,有敢喝米酒的直接撤职罚款,这样就可以从北方引进这些低价酒,同时哄着北方增加地瓜和高粱的种植面积。

    士绅们肯定不支持种这个。

    他们只要收租不收这个,那农民想种也得考虑一下是否划算,但如果可以把这个变成银子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“此外还有棉花。

    我这里民兵以后都交粮,棉花和桑的种植肯定减少,那些织户需要的丝和棉肯定会增加外购,之前运河两岸已经变成产棉区,接下来士绅肯定还会增加棉花产量。

    但棉花终究不能吃。

    您可以告诉他们,我已经组建了足够庞大的商船队,这些商船不仅仅是从外面购买大米,还将从外面运来棉花,印度的棉花比国内更好,甚至还有埃及的长绒棉,这个过国内任何一种棉花。估计今年第一批从印度满载棉花的商船就会返回,那时候棉价暴跌,他们可别骂我。”

    杨信说道。

    这是他解决本地棉纺原料问题的唯一手段。

    大量从国外买棉花就是了。

    和买粮食一样,所有运棉运粮过来的商船都减税,反正棉花在印度和中东也不贵,接下来不说进入蒸汽时代,先新式水力纺纱机,新式水力织布机这些都得推广了。

    棉布的人工成本下降,抵消外购棉花的采购成本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