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圣人之言,千古之理-《红楼之贾府旁支》
第(2/3)页
随之顿了顿,又开口:“众卿可有解决河南旱灾良策”。
众臣也是不苟言笑,很快有不少大臣一一站出,说着解决问题的良策。
其实不外乎也就是那么几个罢了,如拨款赈灾银,让附近无灾的府州支援粮食,减免税收等等。
——东林书院
贾凝在孜孜不倦的听完讲会中的一些辞官之人的言论,及众人的论政时,贾凝也已经可以回家了,因为讲会也已经结束了。
从书院的路上,贾凝回忆着从会讲中了解的当朝局势,做出判断,不至于在周朝两眼抹黑。
刘初堂也从讲会中走了出来,面色通红,不知的还以为和别人打架了。
正好贾凝也从讲会中出来,在丽泽堂同刘初堂迎面而见,贾凝不慌不忙的弯腰拱手行礼,道:“先生好”。
刘初堂眨了眨眼,看清楚了贾凝,将脸上的气愤之色掩盖,笑道:“凝儿不必行此大礼,老夫不是迂腐之人,不必如此”。
贾凝看着这位刘讲师面红耳赤,知道他这是与人争论后气的。于是道:“先生说的是,学生下次注意”。
刘初堂点了点头,不再说些什么,只是欣慰的说了一句:“凝儿学问比我那时强多了,每天都时刻自勉”。
贾凝微微一笑道:“学生以为,吾日三省吾身,圣人之言,千古之理”。
刘初堂也顿时一笑,道:“好一个圣人之言,千古之理,凝儿正应如此,甚好,甚好!”
“时候也不早了,我就不耽误你了,你也早早回家吃饭去吧”。
贾凝看向刘初堂,拱手道:“先生慢走”。
……
贾凝也慢慢悠悠的走出书院,看着门前十米处的马车,还是一如既往的在那边。
贾凝面露轻松之色,大步走向马车,马夫见贾凝走来,连忙掀起布子,准备好赶马的准备。
回家的路上,贾凝路过一处小书斋,出声让马夫停下车来,自己准备买几本书来看。
第(2/3)页